
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把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投放,把广大职工凝聚在党的周围。
习近平
长征故事《半截皮带》
定州市东王习小学 朱立芝
毛主席的这首诗,不仅是红军长征光辉业绩的记录,同时也是红军长征艰苦历程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就来讲一条皮带的故事。当我们走进成都军区某红军团4连的荣誉室,一张黑白照片格外醒目,照片里仅有一条被截去一段的老式牛皮皮带,皮带背面烙有“长征记”3个字。这条皮带的主人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周国才。就是这样一条皮带真实地见证了那段艰辛而充满希望的岁月。
1936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四川甘孜胜利会师,7月初,红四方面军开始第3次穿越莽莽草地北上,这片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连接地段,如今风光秀丽的这片草地,对当时的红军战士来说,处处危机四伏。没有路、没有食物,只有风雨交加、沼泽陷阱和不断逼近的追兵。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没有粮食,皮带、皮鞋、枪带,甚至包括马鞍都成了红军战士们赖以为生的口粮。尽管过草地前,全军上下想尽一切办法筹粮,但粮食仍然严重短缺。刚进入草地时,每人每天还有3两青稞面,但不久部队就陷入断粮的绝境,草地荒无人烟,行军途中又无处补给,剩下的路程只好挖野菜、嚼草根,有的战士甚至从牛粪里捡食牛没有消化的粮粒。而有的战士则因误食毒菜、毒草,不幸中毒身亡。然而野菜、草根根本不顶饥饿,有的红军战士,便想到了吃牛皮腰带。他们还据此创作了一首
《牛皮腰带歌》
牛皮腰带三尺长 草地荒原好干粮
开水煮来别有味 野火烧熟分外香
一段用来煮野菜 一段用来熬鲜汤
有汤有菜花样多 留下一段战友尝
红军战士周国才当时只有14岁,他所在的班原有14名战士,可到达草地时就只剩下7个人了,进入草地不久,他们班的干粮就吃完了,只能挖野菜、吃草根、啃树皮,到后来连野菜也找不着了,他们只好吃枪带和鞋上的皮子。可这些东西也没坚持多久,就被吃光了。于是大家解下自己的皮带煮着吃,当6位战士的皮带吃完后大家对周国才说:“该吃你的了”。战友们都知道,周国才的这条皮带是1934年红军在任合场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周国才实在舍不得吃掉自己的心爱之物,可为了抵抗饥饿,挽救全班战友的生命,他只得将自己的皮带贡献了出来,看着心爱的皮带被细细地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皮带丝,漂在稀溜溜的汤水里,周国才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当皮带第一个眼儿前面那一截被吃完后,他实在忍不住了,哭着恳求战友说:“我不吃了,同志们,
我们把它留着作个纪念吧!我们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就这样,大家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忍饥挨饿,将这吃剩的半截皮带保留了下来。在随后的长征途中周国才的6位战友相继牺牲,只有他随红四方面军胜利到达了延安。为了缅怀牺牲的战友,他用铁筷子在皮带背面烫上了“长征记”3个字,并用红绸子包裹起来。
1975年,周国才将这珍藏了几十年的半截皮带捐赠给了国家,由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小朋友们,这就是半条皮带的故事。希望屏幕前的你们,能够健康积极地长大,不负先辈们的牺牲,好好学习、积极上进,为将中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不断努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