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两级工会组织依托“职工大舞台”,唱响“北方戏窝子”
让“北方戏窝子”深入职工群众“心窝子”
敲起梆子,拉起弓子,打造“北方戏窝子”。
亮开嗓子,放开调子,歌唱咱的好日子。
5月20日,石家庄市第一工人文化宫一派热闹景象,“梨园花开新时代古韵新声向未来”“培植文化沃土传承戏剧艺术”等宣传彩旗迎风招展。由省总工会宣教网络部、石家庄市总工会联合开展的“职工大舞台”唱响“北方戏窝子”系列活动在这里启幕。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那书晨,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齐为民,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韩立群,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李志宏等领导出席相关活动。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彭蕙蘅走下舞台与观众互动
小剧场内,京剧名票名段演唱会正在精彩上演。《李逵探母》选段“铁牛孩儿回家转”作为第一个节目,就凭借戏曲名家的独特演绎,赢得一片叫好声。
《智取威虎山》选段“只盼着深山出太阳”、《红灯记》选段“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等京剧名段轮番上演,为大家送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戏曲盛宴。只见,名家演唱时而高亢、时而委婉,观众时而鸦雀无声、时而高声叫好。这里成为专业演员与票友戏迷的大聚会,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大交融,省会戏剧文化的烟火气又在这里升腾起来。
我省戏曲文化底蕴深厚,剧种丰富、院团众多、名家辈出,其中,地方戏曲剧种达36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不仅诞生了戏曲史上具有丰碑意义的剧作家关汉卿、王实甫,还有被誉为京剧“三大武生”流派之一的李春来,有“响九霄”之称的京剧、河北梆子名角儿田际云,有帮助梅兰芳进行戏曲改革的剧作家、理论家齐如山,以及京剧武生泰斗盖叫天、昆曲大王韩世昌等,河北在民间素有“北方戏窝子”的美誉。“工会将充分发挥工人文化宫、俱乐部、职工书屋、劳动公园(广场)等阵地作用,吸引带动更多的职工戏迷票友参与进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北方戏窝子’文化品牌在职工中有更大影响力。”省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为加强“北方戏窝子”活动阵地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戏曲文化活动,达到有演戏场所、有唱戏团队、有学戏培训、有听戏观众,在省市工会的大力支持下,石家庄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充分发挥阵地作用,积极谋划、多方协调扩充了京剧、河北梆子等职工艺术团,开辟了2239平方米的公益性服务场地,按照职工群众需求设置了中剧场、小剧场、职工文艺排练室、教育培训室等单独场所,同时在资金投入上予以特殊倾斜。特别是打造的“职工大舞台”,定期在周末开展系列活动,不断为广大戏迷、票友推送戏曲文化盛宴,有效丰富了广大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石家庄市人民会堂小剧场内演唱会现场 《河北工人报》记者郑荣玺摄
“我们听的不仅是独特的唱腔,还有戏曲中传递出的文化内涵。”石家庄市十四中老师崔海彦说,河北民间戏曲所表现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和古代风俗习惯等,体现了河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是戏曲中展现的人物形象、情节故事、风土人情等,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信仰元素、礼仪观念、伦理道德等内容,让观众感受到了浓郁的河北地域特色和民间韵味。作为一名戏迷,她认为“职工大舞台”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表演结束后,石家庄市京剧票友协会副会长冯敏萍深切感受到了大家对戏曲的喜爱、追捧,很是欣慰。她说,河北是中国戏曲发祥地之一,河北戏曲史几乎就是大半部中国戏曲史,作为戏曲大省,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全省戏曲爱好班社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一。同时,正是有了这些可敬可爱的戏迷票友,才有了河北省戏曲文化的繁荣昌盛,才让河北这方水土文化氛围更浓厚,才有了“北方戏窝子”的美誉。
京剧票友谢忠由衷地说:“我们河北的戏迷很热情,爱戏且很懂戏,相信在这样的土壤里,我们的戏曲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会让我们的戏曲演员更有归属感。”
小剧场里,各种精彩曲目轮番上演。外面的南广场,河北梆子名家名票面对面演唱会在同步上演。
一身红衣,精神抖擞,唱腔高亢响亮,直抵心灵。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彭蕙蘅一上场,便响起热烈掌声,一段河北梆子《洪湖赤卫队》选段,让戏迷朋友意犹未尽。在大家的欢呼声中,彭蕙蘅再次走进戏迷朋友中唱响了《窦娥冤》选段。
《宝莲灯》“华山修炼”、《龙江颂》“望北京使我增添力量”……10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让戏迷票友直呼过瘾。
“河北梆子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声腔剧种,河北人就爱听那悲腔悲调的梆子戏,听河北梆子特别容易产生共鸣,像《南北和》《陈三两》《蝴蝶杯》《钟馗》《宝莲灯》等都是河北梆子的保留剧目,里面的经典唱腔更是深入人心。”退休职工、戏迷王凤珍说,作为十余年的戏曲爱好者,她一直到处听戏、看戏、学戏,“‘职工大舞台’为我们广大戏迷提供了固定场所,真是太棒了。”
“听了这么多年戏,终于能现场听彭蕙蘅唱河北梆子了,‘沉浸式’听戏的感觉就是好。”退休职工、戏迷张建平激动地说,希望通过“职工大舞台”能听到更多戏曲艺术家的好作品。
近年来,我省不断深耕戏曲文化沃土,推出了戏曲进工厂、进校园、进社区等一系列惠民措施,特别是举办的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暨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等活动,不但让老戏迷们过足了瘾,也让戏曲这一古老艺术“圈粉”了一大批年轻观众。“我知道这里要举办京剧演唱会,早早就过来了。”20岁的大学生郑源源说,不久前,在学校现场观看了一场京剧演唱会,表演形式独特,唱腔高亢、响亮,台词对白声音清澈而有力,舞蹈动作形象优美,太震撼了,一下子就爱上了戏曲,但没有渠道再能身临其境地观看,这次“职工大舞台”提供了一个好平台。与她一样年纪的王雪清,从头看到尾,“小时候在农村经常看戏曲表演,如今在石家庄读大学,有了这个平台,就会经常和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一起来看戏曲演唱会。”
听到广大戏迷票友的热烈反响,石家庄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党总支书记、主任储昱对唱响“北方戏窝子”,点亮“职工大舞台”这个“戏窝子”据点的信心更足了,“今后,将在上级的领导支持下,依托‘职工大舞台’推出精品演出月月唱、戏曲名家大讲堂、戏曲进校园、戏曲进基层、‘职工大舞台’名家名票展演等惠民活动,让更多的人爱戏、学戏、唱戏、听戏,推动戏曲走进职工群众的‘心窝子’,擦亮‘北方戏窝子’文化品牌。”
演出结束后,省市有关部门领导与戏曲专家、票友、戏迷座谈交流,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谈感受、提建议、话发展,纷纷为打造“北方戏窝子”品牌、建设“北方戏窝子”活动阵地、夯实“北方戏窝子”的群众基础出点子、谋创新。(记者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