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把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投放,把广大职工凝聚在党的周围。
习近平
网站群
微信矩阵
“现在水管一放,轧辊从头到尾都能浇到,再也不用怕边部冷不透了!” 近日,邢台市信都区德龙钢铁轧钢厂 1250 轧辊车间,陈师傅指着冷却池里的新水管感慨道。这根不起眼的水管 “升级”,正是轧钢厂在集团 “精益管理元年”中,从岗位细节突破、激活生产效能的生动缩影。
轧辊冷却是轧钢生产的关键环节。下机后的轧辊需通过冷却池水管洒水降温,而此前使用的 1.5 米长水管却存在 “短板”:不仅长度不足,无法覆盖轧辊两端,且仅有的 14 个冷却孔分布不均,稍偏移就会出现 “冷却盲区”。长期下来,轧辊因冷却不均频发局部磨损,既缩短使用寿命,还影响后续轧制精度,成了制约生产效率的 “小堵点”。
“精益管理要盯着‘卡脖子’问题发力。” 轧辊车间主任魏辉宁的动员,让班组员工燃起创新热情。大家围着冷却池反复试验、讨论方案:“把水管加长到 2 米,刚好能盖满轧辊全长”“冷却孔增加到 17-18 个,等距排布才能保证水流无死角”。
方案确定后,员工们迅速行动,对冷却水管进行改造。当改造后的水管首次投入使用,水珠均匀覆盖轧辊表面时,车间里响起阵阵掌声。如今,轧辊冷却时间显著缩短,因冷却问题导致的返修率大幅下降,后续轧制工序节奏更稳,生产效能明显提升。
一根水管的改造,不仅省下时间与成本,更让员工们深刻体会到 “精益在手头、创新在日常”。在 “精益管理元年” 推动下,这样的 “岗位小创新” 已在轧钢厂各环节开花,以细节突破撬动生产效能提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田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