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把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投放,把广大职工凝聚在党的周围。
习近平
网站群
微信矩阵
9月4日清晨,唐钢公司炼铁事业部一二号烧结作业区内,一场特别的“专家会诊”正在火热进行。由事业部部长王聪源带队,设备、技术、生产、安全、能环,五个专业科室组成的7人帮扶团队,针对作业区反映的烧结机台车蓖条月损坏率超标问题展开专项攻坚,用“现场把脉+系统开方”的方式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解题智慧。
在机器轰鸣的烧结机平台,帮扶团队俯身检查蓖条断裂面。“蓖条频繁断裂不仅是备件损耗问题,更会影响烧结矿透气性,最终波及产量和质量。”设备科高级工程师王伟用放大镜观察裂纹走向后指出,当前使用的铬镍合金蓖条虽耐高温但脆性较大,在烧结机急冷急热工况下易产生应力裂纹。生产室随即调取近三个月生产数据比对,发现二号烧结机在高负压操作时段蓖条损坏量骤增40%。“这说明操作参数与设备特性存在匹配缺陷。”技术员李旺在笔记本上快速勾勒出参数优化区间。
现场诊断只是第一步。当天下午的专题会上,帮扶团队展示了“三位一体”解决方案:设备室牵头试验新型合金蓖条,其热疲劳寿命较现用材料提升2.3倍;生产组修改《烧结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合理控制温度波动。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帮扶,而是管理思维的升级。”王聪源部长指着烧结机控制屏上的实时数据说。据统计,实施新方案后,蓖条更换周期大幅延长,年节约备件费用超40万元。这场持续8小时的帮扶行动,既解决了具体问题,更建立了“问题反馈-快速响应-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为生产设备管理树立了新标杆。(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