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把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投放,把广大职工凝聚在党的周围。

习近平

当前位置:首页重点活动
邢台信都德龙钢铁轧钢厂:“五小创新” 破技术壁垒 降本增效稳生产
来源: 德龙钢铁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         2025-08-29

在德龙钢铁集团深化精益管理、推动生产革新的关键阶段,邢台市信都区德龙钢铁轧钢厂聚焦设备运维中的核心难题,以“五小创新”(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为重要抓手,成功攻克磨床 PCU 系统硬件更换技术壁垒。通过自主优化系统文件,实现该系统硬件自主更换,不仅每年省去数十万元高额外委费用,更将维修周期从数天压缩至数小时,为企业生产稳定运行筑牢设备根基,彰显基层创新的强劲动能。

图片9.png

据了解,磨床作为轧钢厂生产链条中的关键设备,其PCU系统(过程控制单元)是保障轧钢精度与生产效率的核心部件。然而,此前该系统长期存在“硬件与软件强制绑定”的运维痛点:一旦PCU系统硬件出现损坏,必须同步更换厂家配套软件,否则设备开机即触发蓝屏、黑屏故障,直接导致生产线停滞。更受限于厂家技术封锁,硬件更换工作只能依赖外委——需等待厂家邮寄新硬件,再由专业人员到场调试,不仅维修周期长达3-7天,单次维修费用更是高达数万元,成为制约设备运维效率、推高生产成本的“绊脚石”。

图片10.png

“以前PCU系统一坏,我们就只能‘等靠要’,生产线停一天,损失就多一分。”轧钢厂电修车间技术员李师傅坦言,外委维修的高额成本与漫长周期,长期困扰着一线运维团队。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轧钢厂电修团队主动组建专项攻坚小组,由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牵头,开启技术突破之路。团队成员放弃休息时间,扎根设备现场,收集整理近3年系统故障数据,反复拆解分析PCU系统结构,围绕系统底层逻辑展开深度钻研。经过20余次模拟测试与逆向推导,团队终于找到突破口:通过改写系统核心文件,可绕过硬件与软件的强制绑定限制。

创新方案分两步精准落地:第一步“清理驱动障碍”,运维人员先进入PE系统(预安装环境),调用专业的SkyIAR软件,精准定位系统磁盘分区,彻底清除旧硬件残留的控制器驱动程序,为新硬件接入“扫平道路”;第二步“修改注册表解绑”,通过系统注册表编辑器,逐一找到与硬件、软件绑定相关的“Device Instance ID”“Class GUID”等四项关键键值,从系统底层直接解除二者的强制关联。

这一创新举措成效立竿见影。今年3月,轧钢厂2号磨床PCU系统硬件突发故障,运维团队运用自主创新技术,仅用2小时就完成硬件更换与系统调试,设备迅速恢复运转。对比此前外委维修的7天周期,效率提升97%,单次就节省外委费用3.2万元。截至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4次,累计为企业节省成本超12万元,彻底消除因设备维修导致的生产停滞风险。

“‘五小创新’不是‘小打小闹’,而是解决生产难题的‘金钥匙’。”轧钢厂厂长表示,此次磨床 PCU 系统技术突破,是轧钢厂鼓励员工立足岗位、突破技术桎梏的典型范例。下一步,轧钢厂将进一步完善 “五小创新” 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搭建创新成果交流平台,引导员工聚焦设备运维、生产流程优化、能耗降低等关键环节,以一个个 “微创新” 汇聚成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 “大效能”,为德龙钢铁集团打造绿色智能钢铁标杆注入更多创新动能。(田少辉)

分享:
全部评论
    热门推荐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