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把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投放,把广大职工凝聚在党的周围。
习近平
网站群
微信矩阵
德龙钢铁炼铁总厂始终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设备运维中的“老大难”问题,通过“2#污环地坑阀门电动装置信号丢失停机保护改造”这一创新举措,用巧思破解隐患,为设备稳定运行筑牢了坚实防线,彰显了精益管理在降本增效中的硬核力量。
痛点凸显:信号丢失成设备“隐形杀手” 。2#污环地坑的124台电动阀门,是保障循环水、浊环水等关键介质输送调控的“神经节点”。然而,由于这些阀门位置分布广、工况复杂,控制信号极易受干扰而丢失。信号一旦丢失,电动装置便会进入“盲动”状态——电机空转、齿轮箱持续磨损等故障接踵而至。这不仅导致设备频繁停机检修,打乱正常生产节奏,更因备件更换产生了一笔不小的成本,成为车间设备管理中难以根治的“顽疾”。
创新破局:借转速特性构建智能防线。面对这一难题,检修车间技术骨干组成攻坚团队,决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团队深入剖析电动装置的运行逻辑,敏锐地发现了电机转速的“特性密码”:正常开关阀门时,电机转速平稳有序;而信号丢失导致阀门卡滞后,电机空转时转速会急剧飙升。
基于这一发现,团队秉持“不新增硬件、深挖系统潜力”的精益思路,在原有系统硬件基础上,自主编写控制程序,为设备增设了智能保护机制:当系统检测到电机空转时间超过10秒(这一阈值基于阀门正常开关行程时间设定),会自动触发停机指令,切断动力输出,从源头避免设备因过载而损坏。
成效显著:小投入换来大效益。改造后的效果立竿见影。一方面,设备因信号丢失导致的故障停机次数大幅减少,电机、齿轮箱等备件的损耗显著降低,每年可节约备件费用超3000元,检修人工及物料成本减少300余元;另一方面,“机械限位+行程程序”的双保护冗余设计,让阀门控制更添可靠性,有效规避了因设备故障引发的生产波动。经综合测算,改造后不仅直接节约了备件与检修成本,更减少了因故障导致的间接生产损失,年创效超10000元。
此次改造,是德龙钢铁精益管理在设备运维领域的生动实践。它以最小的投入解决了大问题,既守住了设备稳定运行的底线,又从成本“抠”出了效益点。未来,炼铁总厂将继续关注设备生产安全,不断优化设备和工艺,为推进公司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作出更大贡献。(刘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