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把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投放,把广大职工凝聚在党的周围。
习近平
网站群
微信矩阵
日前,行唐县工匠学院揭牌暨分院授牌仪式在县职教中心火热举行。石家庄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张宝山,行唐县副县长柳增良出席活动并为行唐县工匠学院揭牌。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亚林主持仪式。县人社局、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开发区管委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全县60余名干部参加。
当日揭牌的行唐县工匠学院设在县职教中心,同时设立四个分院,依托特色教育机构培养不同类型的工匠人才。
据悉,随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不断深入,行唐县总工会探索实践“1+N+X”模式的工匠学院体系,根据县域内企业、职工群众的需求(N个类别需求),主要依托县职业教育中心(1主体)和行唐县铁匠庄非遗工匠坊、行唐县瑞祥职业培训学校、行唐县志城职业培训学校、行唐县福馨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社会培训机构(X个工匠学院分院),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提高灵活就业人员技能,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人才链、教学链与产业链、岗位链有效衔接。
张宝山指出,行唐县立足实际、守正创新,积极开辟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提升新路径,探索构建“1+N+X”工匠学院新型建设体系,这个做法很有借鉴意义,这项工作也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工匠学院成立后,县总工会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工匠学院规范、稳步发展。要积极争取发改、教育、人社、财政等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提升工匠学院场地和硬件设施,确保工匠学院能够开展高质量的教学培训工作。要充分发挥好工匠学院的作用,积极承担有关部门的技能培训工作,争取多行业、多部门及社会资源支持工匠学院建设,力争把行唐工匠学院建成全市样板。
柳增良要求,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探索实践丰富调整行唐县工匠学院“1+N+X”模式体系,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行唐场景贡献工会力量。工匠学院及其分院要充分发挥培训主渠道作用,根据企业产改需求、社会市场职工群众学历提升、技能培训等需求,不断调整优化培训专业、培训周期,发挥好教育培训之基本功能,实现本单位经济效益和企业职工、社会群众培训需求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
刘亚林希望,工匠学院要秉承“每个孩子都是有用之人”的理念,进一步提高主动性和创新性。分院要珍惜荣誉,提高站位,注重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效果。企业要重视培训人才,大胆启用人才,给人才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让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畅通。
今年以来,行唐县总工会“1+N+X”模式的工匠学院体系培训职工群众2600余人次,其中企业工人2300余人次,灵活就业职工群众300余人次,培训涵盖了学历提升、焊工、保育员、养老护理员、育婴、创业意识、插花、公文写作、中式烹调师等10余项内容。全县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上升通道逐步通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在推动行唐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