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把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投放,把广大职工凝聚在党的周围。
习近平
网站群
微信矩阵
6位检验师、3间标本检测操作间、最多时日均检测标本600份(包括160多份发热患者血标本),这就是定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化验室,也是我院发热患者标本检测点。疫情期间,他们承担包括发热患者标本检测和北院区所有病区、门诊的标本检测任务。
防控疫情显身手
1月25日,北院区检验室被确定为发热患者标本检测点。众所周知,发热患者的血液标本是最大的传染源之一,稍不注意就会被感染。可化验室的6个人谁都没有退缩,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坚守“阵地”。
时间就是生命,为保证实验室操作流程更安全,诊疗主管何轩,反复推敲了每步流程,迅速制了定新的工作流程,并对大家进行了防护培训。
“喂,北院区化验室吗?发热门诊有血标本,一会儿就送过去。”
何轩挂断电话后,迅速走进更衣室换好防护装备,准备接收标本,上机操作。
检验过程中,血清标本需要打开试管盖子,才能上机检测。他们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尽量减少气溶胶的产生,将危险降到最低。
每一班工作结束后,都要对实验室台面、仪器和地面进行消毒清理。原本平时需要4个人来完成,由于疫情防护需要,现在只能由一个人穿着防护装备来完成。人员的减少,装备的笨重,护目镜的遮挡,让平时易如反掌的工作,变得异常艰难。2
坚守岗位不退缩
除了接收发热患者标本检测,北院区病区、门诊标本也会不间断送到。为了节省时间,大家检测完发热患者标本后,会继续完成普通患者标本检测。这样,穿上防护服,一工作就是5、6个小时。工作结束后,脱下防护装备,脸上一道道压痕清晰可见,贴身的衣服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检验师李玉,第一次工作结束,脱下防护装备,被镜子中的自己吓了一跳,双眼睛肿得像核桃,遇光后泪流不止,原来李玉对护目镜过敏。大家都劝她调岗或者休息几天,可第二天,她又红肿着双眼准时出现在科室。她说:“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54岁的王旗年龄最大,科室里其他人都怕他身体吃不消,可他却生怕自己拖了集体的后腿,每天和大伙一样冲在前面,没喊过一声累。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大家都自觉与家人隔离,直到标本回报结果阴性。诊疗主管何轩把两个上小学的孩子送到婆婆家,自己在家隔离。实在想孩子了,就通过视频看看,每每听到孩子说“妈妈,我想你,妈妈加油”,她心里真是五味杂陈。3
爱心创意暖病患
在为普通患儿采血时,何轩发现疫情期间,患儿家长来医院就诊大多存在急躁、不安情绪,再加上患儿采血时容易哭闹、不配合,更加大了采血难度。
她和科室人员群策群力,通过在采血窗口内侧悬挂卡通玩偶,采血前在小手背加盖小印章鼓励等方式,来分散患儿注意力。对于采完血“好动”的患儿,还贴心地为他们准备了创可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