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把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投放,把广大职工凝聚在党的周围。
习近平
网站群
微信矩阵
10月3日清晨,在炼钢事业部转炉点检作业区,机械点检员赵志强正专注检查1号转炉斜烟道下联箱位置烟道水管的运行状态。“这套改善方案效果非常显著!”一旁的操作工刘涛不禁竖起大拇指,“自修复完成以来,烟道未再发生漏水问题,熔融金属影响区域彻底消除了积水隐患,生产节奏更加顺畅!”听到同事的肯定,赵志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炼钢事业部深入贯彻落实集团月度经营业绩考核通报会精神,坚持以“技术创新与隐患治理”双轮驱动,聚焦产线效能提升与重大风险防控,持续推进关键设备升级与工艺优化。通过系统性实施设备改造、精细调整工艺参数等一系列举措,全面激活产线潜能,实现生产效率与安全水平同步提升。
在转炉工序中,斜烟道承担着导出高温烟气和冷却降温的关键任务。然而,1号转炉斜烟道下联箱位置的4根烟道水管因长期高温高压运行,出现漏水现象,不仅影响设备稳定,更严重的是,漏水一旦渗入炉后区域,可能在熔融金属影响范围内形成积水,构成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烟道水管就如同转炉的‘血管’,一旦‘失血’不止,不仅影响生产,更直接威胁安全。”在作业区班前会上,赵志强语气坚定,并主动请缨牵头解决这一难题。他迅速组织党员技术攻关小组,运用系统化诊断方法对漏水原因展开全面排查。通过实地勘查、运行数据追踪及损坏件分析,团队准确锁定水管焊缝老化、材料疲劳及接口腐蚀三大“病因”。
针对问题根源,攻关团队制定了多管齐下的治理策略。首先,在临时控制阶段,采取遮挡和引水措施,防止水蔓延至危险区域,同时精准测量漏水管道尺寸,迅速调拨同规格备件运抵现场,为后续修复做好物资准备。随后,团队充分利用计划检修时间窗口,分步实施三项关键措施:一是对漏水管段进行截肢处理,将上下端口彻底封堵,废除原有漏水管道;二是采用创新焊接工艺,重新铺设新管道,并确保下口精准插入联箱内部,实现结构无缝衔接;特别是在焊接环节,赵志强带领团队反复试验,最终选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通过严格控制焊点间距与熔深,确保焊接强度达到原设计的1.5倍以上,同时预留检修空间,大幅降低日后维护难度。
在全员共同努力下,改善任务圆满完成。修复后的斜烟道水管运行稳定,未再发生泄漏,彻底消除了熔融金属区域积水这一重大安全隐患,同时每年节约维修及停产成本约100万元,为产线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