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把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投放,把广大职工凝聚在党的周围。
习近平
网站群
微信矩阵
9月17日清晨,唐钢公司设备机动部电气技术科工程师陈辉的心情格外舒畅,他刚收到了热轧事业部2050产线点检作业区作业长张德超的电话:“陈工,有个好消息,改造后的天车运行十分平稳,生产效率提高了,每年能创效270多万元呢!”“取得这样的成效在预料之中。当时攻关虽然辛苦,但看到这些成绩,再累也值得了。”陈辉开心地说。
热轧事业部2050生产线的磨辊间内,安装有一套双30吨天车。该天车是确保轧辊在上下磨床之间实现精准、高效吊运的核心设备。之前,陈辉在工作现场了解到此天车的起升机构偶尔会发生无法将轧辊吊装到磨床的现象,对正常生产有一定影响。“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心思细腻的陈辉在心里打了个问号。随后他一头扎进现场,详细了解天车运行环境、使用频率以及检修周期等情况,汇总整理换辊期间出现的各类问题,并详细记录了起重机定位精度、起升速度、制动力矩等数据,然后回到办公室认真查阅起天车控制图纸。
几天后,陈辉找到了“病根”:这两部天车采用的是永磁电动机,为卷筒电机一体无减速机结构,但是所配套的电磁蝶式制动器由于天车频繁启停导致线圈过热、振动大,使电磁线圈吸合不及时、电机反馈信号延迟,进而造成了天车主起升机构无法正常运行。“若是能换一种新型制动器就好了。”陈辉思索着。越是困难越向前,陈辉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那段时间,他白天守在天车旁,观察掌握制动器的实际运行情况,晚上则查阅各种技术资料及制动器样本,寻找解决方法。然而经过几天的连续作战,陈辉依然没找到十分完美的解决方案。眼见走入“死胡同”,他灵机一动,向先进企业“取经”,打破“闭门造车”的僵局,制定出了一套改进方案:改造控制电路,再改变制动器吸合动作和状态。
经过反复试验,陈辉发现这种方案虽然减少了故障次数,却不能彻底避免故障。“还要再想一想,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他没灰心,继续在起重机的起升系统上做文章。在详尽验算核实各种参数后,他决定采用大制动力矩的电液制动器替代电磁制动器。为了确保这个方案切实可行,陈辉又与其他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暴露出的问题再逐项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优化。在此期间,光是手绘草图,他们就绘制了50多张。经过反复论证,他们确定了最终的改造方案。“我们采用的这种制动器,为高低压控制制动力矩,在卷筒运行过程中,制动器与电机的减速、停止能保持高度同步,提高设备精度,使轧辊在磨床上的定位更加精准。这样一来能节省一大笔维修费用,降低备件储备费用的同时还实现了轧辊自动上下磨床的功能,可谓一举多得。”方案确定下来,陈辉马上联系生产厂家,根据需要为产线量身订做了新制动器以及底座。随后,他协同其他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拆除和安装,并同步改造了制动器电控系统,使新制动器与天车起升机构匹配良好、动作精准。
“整个过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繁琐。比如在安装中,我们发现钢丝绳压板螺栓与制动器支架之间发生了剐蹭,我们又重新更换了压板螺栓,使其既保证原有压板安全使用,又留出了充足的间隙,避免了剐蹭现象。”陈辉介绍说。
厂房内机器隆隆,维护设备、组织生产、检查产品质量……每个人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望着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陈辉颇有感触地说:“当前,我们正处于全年各项工作的冲刺阶段,为了赢得这场收官战,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头、每台机器都开足了马力。”他笃定的目光落在运行的设备上。“我必须全力以赴,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深入开展攻关活动,努力为公司创造更多效益,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