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把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投放,把广大职工凝聚在党的周围。
习近平
网站群
微信矩阵
张振雨,中共党员,被评为2024年度唐钢公司级劳动模范。今年以来,他带领团队聚焦环保系统信息化提升,高效完成环保监控体系的自主重建与功能升级,全力支撑公司环保绩效目标达成。通过协同相关管理部门,3个月内精准梳理排放源3729个点位,建立自主可控的超低排放平台,实现污染物源头监控,为公司无组织粉尘排放的网格化监测、智能化控制、精准化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搭建超低排放管理平台,实现生产全流程实时监测
“全厂排放源均关联相应的生产设备、治理设备和监测设备,点击任一排放源,均可查看生产设备、治理设备、监测设备的实时动态数据情况和历史运行数据查询。”8月11日,炼铁事业部能源环保室技术人员在电脑前通过超低排放管理平台监测治理设备运行情况时说道。
“随着超低排放平台服务商停服和国家环保监管要求升级,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发展必须环保先行,为满足超低排放相关清洁运输数据统计要求,同时确保能够及时快速响应环保部门对系统的功能对接及数据需求,公司急需建立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一体化管理平台。”张振雨介绍。作为能源环保信息化负责人,他肩负起建立管理平台、实现环保信息互联互通的重任。
在项目攻关会上,张振雨带领信息化技术骨干分析着项目面临的各种难点:“无组织排放由于其排放源分散、难以集中收集和处理,尤其是排放时是阵发性,难以及时反应,治理设施由于规模小、数量多,无法有效判断治理设施是否在正常运行、运行效果是否良好。”
面对着各种难点问题,张振雨没有选择闭门造车,而是带领团队成员深入厂区各个生产环节、区域进行现场调研,对现场视频监控硬件、产尘源TSP设备及厂区环境空气质量微站设备等关键设施逐个盘点,共计接入1700余台监测设备、治理设备的数据,并同步建立生产设备台账,可以将生产状态数据、污染监测数据、治理数据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源头上深化治理,打通生产、监测、治理数据关联关系,实现排放源点全覆盖管控,达到厂区无组织排放一体化管理、控制和治理的目标,实现污染“发现——处理——反馈”过程的闭环管理。
之后,张振雨一头扎进了数据的“海洋”,通过与各单位进行对接,梳理排放源清单管理台账,共梳理出3000余个排放源,并涵盖物料封闭运输、生产工艺过程、物料封闭储存等关键环节,结合厂区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视频监控、车辆监管等,可实现对厂区内无组织等排放全流程实时监测,并对无组织排放进行有效过程控制,提高企业整体污染的治理效率,达到环保超低排放标准。
该平台上线后,实现了监管监测产品、污染治理产品等设施的相互关联,形成管、控、治全流程一体化,构成“网格化监测、智能化控制、精准化治理”的完整闭环,通过技术创新及设备升级,形成全局化、智能化、自动化监管监测,全面优化生产流程,显著降低污染物排放,以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自主开发清洁运输系统,助力运输管理高效化提升
“清洁运输系统上线后,通过融合计量系统、物流系统、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多个管理系统数据信息,与唐山市生态环境局环保系统实现功能和数据对接,保障清洁运输比例稳定达90%以上。”8月8日,张振雨在科级例会上汇报时说道。
随着公司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以及环保部门对于公司清洁运输数据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搭建既满足超低排放相关清洁运输数据统计又可实现对于环保部门快速反应的清洁运输系统对于公司信息化专业来说已经势在必行。
“我们要从清洁运输本质化要求出发,认真梳理各个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信息,最后将数据统一采集到清洁运输管理平台,从而给公司清洁生产、绿色运输装上‘核心大脑’!”张振雨在项目推进会上坚定地说。
可是想要融合海量数据又谈何容易,张振雨带领信息化团队开展“白加黑”模式,对计量、物流、门禁、视频监控等各个管理系统数据信息开展夜以继日的梳理,经过3个月时间的持续攻关,终于将分散在各系统的车牌信息、排放标准、进出厂时间、物料描述等20余项环保数据统一采集到清洁运输管理平台,建立覆盖采购销售运输全链路完整的运输车辆、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电子台账。
该平台上线后实现了环保清单及行驶证查询、人工审核车辆排放阶段过程查询、注册车辆电子台账查询、清洁运输比例实时统计及管理等十大类、20余项清洁运输功能的集中统一管理和查询,整体管理效率提高一倍以上,达到了生态环境部最新的A级钢铁企业清洁运输系统建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