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把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投放,把广大职工凝聚在党的周围。

习近平

当前位置:首页重点活动
匠心守初心 实干筑标杆——唐钢公司新事业物流服务车间刘亚锋
来源: 河钢集团唐钢公司新事业工会         2025-08-19

“每个岗位都是企业巨轮的动力源泉,每个岗位都可以成为品牌。”这是唐钢公司新事业物流服务车间刘亚锋始终秉持的工作理念。日常工作中,他的身影时常出现在新事业物流服务车间班组交接班现场、天车走廊、设备检修处以及繁忙的生产线之间。

今年以来,他带领团队聚焦技术攻坚,将天车操作与生产工艺深度融合,通过数据化分析优化作业流程,确保高效、安全地完成生产任务。1-7月份,团队已完成板卷吊运量4.38万卷、板坯吊运倒装量31.78万块。这份敬业精神不仅体现在工作成果上,更浸润在他30多年职业生涯对岗位的深刻理解与热爱之中。

以“安全”为笔绘就天车标杆队伍画卷

7月30日清晨,阳光刚掠过物流服务车间新区班组会议室的厂房顶,班前会上就响起震耳的口号:“标准作业,安全作业,我们最强!我们最好!”站在队伍前列的刘亚锋,眼神坚定。作为天车车间的“领头雁”,他深知天车操作如同“空中生命线”,稍有差池便可能酿成大祸。

“天车吊着重达数十吨的钢坯在半空移动,底下是来回忙碌的产线和精密设备,容不得半点马虎。”在当日的班前会上,刘亚锋再次严肃强调。如何让安全不只是墙上标语,更刻进每个人的骨子里?他琢磨一周,在车间白板上反复推演后,最终敲定“三确认”操作法:“人员站位不确认不操作、吊运环境不确认不操作、设备状态不确认不操作。”这三句直白的准则,如同三道“护身符”。他带着班组长逐工位演示,甚至站到吊物下方模拟“危险区域”,直观展示“不确认”的后果。老职工王师傅曾觉得“多此一举”,直到按“三确认”检查时发现防脱钩装置脱落,才后怕不已:“那天要是直接吊,后果不堪设想!”从此,车间再无人轻视这三个“不操作”。

光有规矩还不够,需让每名职工都成“行家里手”。刘亚锋发现年轻职工更易通过视频学习,便抱着手机在操作室和天车设备上录制教程,从“钢丝绳磨损判断”到“突发停电应急处理”,镜头里穿着工装的他讲解格外认真。他还推行“师徒结对”,让老职工带新人练实操,曾经“会开就行”的新手,渐渐成长为“懂原理、精操作”的能手。他的办公桌上,几本厚记录本详细记载着设备巡检、操作评分、班前会要点等内容。

如今走进天车车间,职工操作前习惯性抬手示意、仔细观察,设备巡检本字迹工整,吊物空中移动平稳如“行云流水”。在刘亚锋带领下,团队落实安全台账管理制度,规范操作动作,明确设备巡检要求,全面评价员工安全职责履行情况,最终保持产线操作零事故,成功打造该公司公认的“标杆”专业队伍。

以“三定”匠心织密天车操作“精准网”

8月4日,刘亚锋握着磨得发亮的笔记本,仰头紧盯天车运行轨迹,不时低头记录。“刘主任,又在琢磨啥新招?”路过的年轻职工小李笑着问。他抬起头,镜片后映着天车光影:“看那吊臂,再稳一点、落点再准一点,效率不就更高了?”在他看来,天车操作从不是“凭感觉”的活儿,“空中作业差之毫厘,地面安全和生产效率就可能谬以千里。”

近一个月里,他几乎泡在操作现场。白天跟班作业,记录吊臂起落角度、运行时间;晚上对着图纸测算轨迹,将天车“空中路径”拆解为数据点。为优化板坯吊运路线,他拿卷尺反复丈量,甚至爬到操作室让天车工开动天车试行不同路线,在地面掐表计时,直至找到“最短且最稳”的路径。

8月11日的车间例会上,刘亚锋摊开笔记本:“我琢磨出个‘三定作业法’——定点、定时、定量。”他指着示意图解释:“吊什么物件,起始点和落点必须‘定点’;从起吊到落位的时间要‘定时’,通过优化轨迹挤掉冗余时间;吊钩承重、抓取物料量要‘定量’,既不浪费运力也不超载。”他还按“三定”标准在操作室张贴“深度标尺图”。

随着笔记本越记越厚,里面不仅有“三定”参数表,还收录了工友建议——如将“定时”细分为“空载”“重载”速度,试调后更显合理。如今车间里,天车工操作时无需频繁抬头看落点,吊运轨迹精准如量过一般,钢坯落在传送辊道上几乎无声。最新数据显示,天车吊运操作标准化率达99.5%,刘亚锋望着空中有序移动的吊臂,笔记本上新计划已写半页——他正琢磨将“三定”法与智能监控系统结合,让操作更精准。阳光透过天窗洒落,照亮他本子上的字:“稳、准、快,永远有提升的空间。”

f0506fa3a17af8b778051ccf79b4744d.jpg

分享:
全部评论
    热门推荐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