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把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投放,把广大职工凝聚在党的周围。
习近平
网站群
微信矩阵
“以前遇到问题像无头苍蝇,现在工会法律服务站就在身边,心里踏实多了。”近日,无极县经济开发区某企业女职工小李拿着刚到账的产假薪酬赔偿金,难掩激动。这份安心,源自无极县总工会精心打造的“1+N”网格化维权体系。
走进占地4.9平方公里的无极经济开发区,企业鳞次栉比,女职工们在生产线上忙碌的身影格外亮眼。这里女职工占比高,劳动关系复杂,产假薪酬、职业健康等问题曾让不少人犯愁。如今,开发区女职工权益法律服务站的红色招牌在园区格外醒目,成为女职工们的“解忧站”。
“您好,想咨询一下哺乳期加班的规定……”一大早,法律服务站就迎来了咨询的女职工。工作人员一边递上《女职工劳动保护手册》,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政策。这是无极县总工会“普法+预警”防线的日常场景——联合法院、人社等部门,通过专题讲座、移动法庭等33场活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送到女职工手中。
更贴心的是那张覆盖全县的“服务网”。以开发区服务站为核心,县职工诉调对接工作室、法律援助中心工会工作站等N个平台线上线下联动,形成网格化维权体系。实现法律维权一站受理、多种服务“按需配送”。“就像给我们配了私人法律顾问,随时能找到人、说上话、解了惑。”一位企业女工说。
针对不同企业特点,工会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在某化工企业,工会指导企业将“产假期间工资按全额发放”写入专项集体合同;在电子厂,推动设立母婴关爱室……这些带着温度的条款,让女职工权益从纸上规定变成实际保障。
当劳动争议发生时,多元服务机制迅速启动。小李的产假薪酬纠纷就是典型案例:工会调解员先上门调解,同步安排“悦健康越美丽志愿服务队”的心理咨询师进行疏导,调解不成后立即启动仲裁速裁,短短15天就为她追回1.7万元的赔偿金。这种“法援+心援”的模式,既解“薪愁”又暖“心结”。
如今,园区里的女职工们发现,劳动合同更规范了,健康检查更及时了,心里疙瘩有人解了。数据见证了变化:维权体系建立以来,全县女职工法律咨询响应时间缩短60%,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提升至85%,1600余份宣传资料变成了女职工手中的“维权宝典”。
“工会的服务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我们上班的路,也暖了我们的心。”小李的话道出了无数女职工的心声。这盏由“1+N”网格化维权体系点亮的明灯,正让越来越多的“她”在工作中更安心、更舒心、更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