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把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投放,把广大职工凝聚在党的周围。
习近平
网站群
微信矩阵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正式启用了高通量在线检测技术,成功替代了氨盐水的人工检测。”近日,在唐山三友纯碱公司质量监督部技术交流会上,中控科科长孙立霞满怀激情地说。据了解,这一技术在中控分析中的成功应用,不仅实现了多种液体成分的连续在线检测,还显著提升了检测效率和数据的可靠性。
一直以来,中控检验主要依赖人工定时分析,随着部门智能检验工作的深入推进,技术人员开始聚焦中控分析的智能化变革。孙立霞经过深入研究,在部门技术交流会上提出这样的想法:“能否利用在线仪器研究一种高通量检测技术,同时测定多路样品,达到仪器利用最大化,以小投入换取大效益,实现经济、实时、快速、高效、低成本检验。”最初,大家认为这个想法遥不可及,但孙立霞的构想并非即兴之言,而是经过一年的深入查询、实验和交流后得到验证的。自2023年初,由她带头临时组建的技术攻关小组便开始行动。大家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寻找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鉴于这是在线检测,我们需要选择一种无需化学试剂的分析方法,同时确保仪器的维护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为了迅速攻克这一难题,攻关小组立即开始了头脑风暴。经过万余次的实验数据积累,她们最终找到了最理想的在线分析方法——利用近红外光栅阵列透射原理实现在线数据分析。
“太棒了,我们终于找到了一种在线分析方法。”“的确,接下来的任务是设计液路切换系统,使这台设备能够同时分析六路样品。”参与解决难题的班长们纷纷表达着兴奋之情。“由于纯碱工艺的特点,高通量在线检测存在一个难题,咱们的样品是高盐、高氨物质,这些物质易结晶,从而导致管道堵塞。”孙立霞指出了最难攻克也是最核心问题。每次讨论都激发了新的灵感。攻关小组充分利用其技术专长,一致决定采用盐酸作为清洗剂,清除液路结疤。由此,系统中盐酸自动清洗的功能应运而生。鉴于低温是导致物料结晶的关键因素之一,于是又加装了管线伴热,实现了“双剑合璧”,成功攻克了管道堵塞的难题。
正如唐僧取得真经需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原创性攻关突破行业“卡脖子”难题亦非易事。刚解决结晶堵塞问题,新的挑战又接踵而至。“进行分析工作,必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六路样品绝不能交叉污染。”“我们还需要确保管道中存在一定的压力差,以保证样品测定后能顺利流入回收槽,并返回生产系统。”面对一系列难题,大家迅速整理实验数据,再次发起攻关。“交叉污染的问题相对容易解决,我们可以在程序中设定置换时间,每分析一组样品后就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中控科副科长(挂职锻炼)祁光发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道。“回收槽的液位是动态变化的,无法满足我们的测定需求,可以加装一个隔膜泵以固定计量槽的压力。”孙立霞建议道。大家一致认同此方案,并迅速付诸行动。
攻关之路布满挑战,但攻关小组从未言弃。她们不惧严寒,紧盯着施工现场每一个细节,从清晨的讨论到深夜的验证,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和优化。最终,攻关小组成功地克服了所有难题,实现了六路样品的同时在线检测,并将数据直接上传至生产网。经过近一个月的实验,数据证明了其精准性和有效性,攻关小组成功开发出一种具备高精度、高效率、多液路、多组分、非接触性以及实时监测特性的检测技术。该技术克服了人工检测所带来的各种误差,显著提升了检测效率和可靠性。此次技术上的突破不仅创造了超过50万元的经济效益,更进一步推动了智慧化检验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