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把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投放,把广大职工凝聚在党的周围。
习近平
网站群
微信矩阵
杨龙,今年36岁。别看他年龄不大,但是“出道”成名的时间可不短,在钳工岗位上已坚守了14年,他以精湛的技术先后获得了集团技能大赛技术能手、唐山市工匠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唐山工匠第一、省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第六名的好成绩。这个性格极为腼腆,不爱言语的“85后”小伙子,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过硬的技术为自己“铺路”,把简单变成极致,以匠心致初心,从一名普通的钳工成长为公司的技术“大拿”。
2010年8月,22岁的杨龙从技校毕业成功应聘并成为公司的一名钳工。“我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当时内心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珍惜岗位、好好干。”杨龙是公司比较早的一批钳工,也是家里长辈眼里端上“铁饭碗”的人。
有平台才有舞台,公司要举办技术比武,师傅和车间书记都推荐他去试试,那次成绩并不理想,但却让杨龙学到了不少东西。抱着空杯心态,杨龙不断学习、不断超越,在一次次比拼中,技能也快速提升,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2014年,集团组织钳工技能大赛。为了让技术更进一步,又不耽误生产,杨龙每天提前2个小时到单位,在三尺机台前苦练技术,晚上挑灯夜战,复习理论知识。付出就有回报,最终,杨龙在这次大赛中一战成名,成为公司首个集团级钳工技术能手。 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与坚守中,杨龙双手食指都已微微变形。而杨龙也正是用这双手,将零部件精度控制在0.01毫米以内。2022年,杨龙获得唐山市职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2023年,获得唐山工匠第一、省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第六名的好成绩。 现在只要提起杨龙,老师傅们都一致竖起大拇指:年纪轻轻能沉下心把技术练到这种程度,实在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