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把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投放,把广大职工凝聚在党的周围。
习近平
网站群
微信矩阵
他是一名不在编的个体医生,却主动请缨抗疫一线,与县医院医护人员一起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生动诠释了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他经受住了生死考验,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他就是康保县私立门诊医生,张家口市劳动模范——麻喜荣。
喜荣是小有名气的外科医生,早在2003年非典时期,就主动请战到抗击非典一线,火线入了党,荣获康保县“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疫情,1月27日县委向全县党员干部发出了抗击疫情的号召,麻喜荣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他在请战书中写到:“作为中共党员,我们的初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医生,我们的使命就是救死扶伤。我是党员、劳模、更是医生,理应为政府分忧,为民解困,冲向一线,去防控疫情,去救治患者。”尽管他一直患有哮喘,尽管他已经55岁,尽管他家人很担心,但他仍然义无反顾地请缨到抗疫一线。他坚信,作为一名有着28年行医经验的医生,一定能为抗疫做贡献,一定能为党旗增光添彩!
麻喜荣递交“请战书”的第二天,便被派往康保县人民医院隔离区投入战斗,担负起对从武汉回到康保县的31名人员集中医学观察的任务。在隔离区工作的日子里,除对被隔离人员进行医学检查、治疗、消毒等医学观察外,还对他们逐屋逐人给予生活照顾,如送水、送饭及日用品的供应,并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面对医院防护服紧缺,他除每日进行6小时隔离区工作外,为了节省防护服,他每日还要穿着紫外线消毒后的防护服加值一个小夜班。他在隔离区连续工作两周,本应在院领导的安排下换休,可在2月10日这天,他亲自采集咽拭子核酸检测中发现了康保首例确诊患者。面对疫情他又向院领导请战,放弃休息担负起被隔离人员负责采集咽拭子组长的重担。
他再一次穿上密封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N95口罩,不一会儿汗水就湿透衣服,承受着呼吸困难和缺氧。为了能准确快速地采集到咽拭子样本,麻喜荣和其他咽拭子采样小组的成员必须和疑似患者非常近距离的面对面,即使做好了防护也有很大被感染的风险。
麻喜荣动情地说:“看见这些画面就哭,想起那段艰难的岁月就想哭。有伟大的党,有强大的祖国,有团结一心的全国人民,我们挺过来了,我们终于胜利了。想起每个阶段,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别人感动着我们,我们也在感动着别人,同时自己也感动着自己。我是党员、我上,我是医生、我上,我们做到了,我们不愧于这个时代,不愧于党和人民。”
麻喜荣,还是一名“护鸟使者”,康保县遗鸥保护协会会长。从2008年起,他把很多精力投入到救助野生受伤鸟类中。十多年来,先后投入3万余元,购买了医疗耗材,手术器械等,救助各种野生受伤鸟类10多种300多只,成功地将它们放归大自然。
麻喜荣作为一名个体医生,主动请缨,不计报酬、不惧危险的精神,在当地引起较强反响,其“请战书”在公众平台、自媒体广为流传,引起广泛赞誉和热议,成为激励康保民众团结抗疫的一面旗帜。疫情也是一面镜子,直观地照出了医护人员的心胸、责任、能力和忠诚。麻喜荣,这位不在编的抗“疫”战士,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战“疫”答卷!
疫情尚未结束,战“疫”仍在继续。致敬,不在编的抗“疫”战士——麻喜荣!